凯发K8国际

OA入口
报告单查询
在线客服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别让“小石头”闹翻天!尿结石科研预防指南:从成分揭秘到饮食兵法
发布:2025/10/01

74岁的王奶奶因腰背部胀痛、发热、尿频尿急就诊,查腹部超声提示“右肾重度积水、右输尿管上段扩张”,急诊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,术后仍有胀痛。她有高血压3级及高尿酸血症史。完善检查后,临床疑为“肾输尿管结石伴有积水和感染”,但结石成分不明,无法确定是草酸钙结石(需考虑手术)还是尿酸结石(可药物溶解),这一疑问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。采集支架引流尿液中的结石碎屑,送至杭州迪安实验室进行结石成分红外光谱分析,确诊为100%无水尿酸结石。据此调整方案为碱化尿液、降尿酸治疗促进结石溶解,并取得很好疗效。


尿结石是泌尿外科的“常客”,世界不同地区发病率为2%~20%,国内发病率为4.9%~9.8%[1]。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泌尿系统疾病,却常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,甚至可能引发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后果。近年来,由于我国饮食结构的重大改变,以及多重外因作用,尿结石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。这份指南将帮你摸清“敌情”,用科研饮食筑起健康防线。



“石头”从哪来?结石的形成及诊断治疗


人体内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,包括遗传、饮食、脱水、肥胖以及代谢异常等[2]。现在的诊断主要依据B超、X线、CT等影像学检查。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,尿石症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:


促进自行排出

针对结石体积较小,估计可以自行排出的患者,可以顺利获得加强运动,改变体位,或辅以药物治疗,促进结石的自行排出[3]


微创手术

手术碎石是尿石症治疗的主要手段,现在临床较为常用的碎石治疗方式有:体外冲击波碎石、输尿管镜碎石术、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[3]


开放手术取石

这是复杂性结石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[3]



“石头家族”揭秘:成分不同,性格迥异


41-60岁是结石的发病高峰,上尿路结石发生率远远高于下尿路结石。结石的成分复杂多样,混合性成分占多数(约60%)[3],明显多于单一成分。草酸钙结石是各地区最常见的类型,其次是草酸钙-磷酸钙混合结石、尿酸结石和磷酸钙结石[4]



“钉子户”草酸钙结石(约占51.6%-67.9%)[5]


草酸钙结石.png

草酸钙结石


识别特性:表面粗糙如桑葚状,X线显影明显。

危险因素:高草酸盐摄入(如菠菜、坚果),增加尿草酸排泄。

特殊现象:补钙不足反致结石风险增加(肠道草酸吸收率升高)。



“感染帮凶”碳酸磷灰石(约占15%)[3]


碳酸磷灰石.png

碳酸磷灰石


识别特性:呈灰白色、黄色或棕色,表面粗糙、不规则,结构易碎‌,X线下显影明显。

致病机制:依赖碱性尿液(pH>7.0)形成,常与磷酸铵镁(鸟粪石)混合出现,共同构成典型的“感染性结石”。



“社恐”尿酸结石(约占5.7%-19.3%)[5]


尿酸结石.png

尿酸结石


识别特性:黄色光滑,CT值400-600HU(X线不显影)。

代谢标志:血尿酸>420μmol/L时风险骤增。

地域特点:南方地区比例更高。



“疯狂生长者”感染性结石(磷酸铵镁)(约占5.9%)[3]


独特表现:X光下呈不规则高密度阴影,部分为铸型结石,体积较大(平均3.9cm)。

致病机制:主要由脲素酶阳性菌(如变形杆菌、大肠埃希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)分解尿素产生氨,导致尿液碱化(pH≥7),促使磷酸铵镁结晶析出。

人群特点:女性更常见。



“遗传特工”胱氨酸结石(罕见)


遗传标记:是由先天性胱氨酸尿症所致,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,SLC3A1基因突变致尿胱氨酸>250mg/L。

治疗难点:复发率高,需终身管理。



克敌制胜关键:成分分析


尿结石较易复发,据统计,其5~10年内复发率约为50%,20年内复发率约为75%[7]。在临床实践中,大多数患者复发性结石的成分与先前发作的结石成分相同。结石成分分析为尿结石的“精准防治”给予了科研依据。顺利获得明确结石类型和危险因素,结合饮食调整、饮水管理、药物干预等个体化措施,能够显著降低尿结石的复发率。


现在,针对结石成分分析,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为红外光谱分析法。凯发K8国际的尿结石成分分析检测,正是依托红外光谱法召开。该法凭借“精准、快速、微量、简便”的核心优势,已成为尿结石成分检测的“金标准”之一。其检测结果能指导医生明确结石病因(如高草酸尿、高尿酸血症、尿路感染、遗传因素等),进而制定“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方案”,最终降低结石复发率。



尿结石预防的五大要点[4,8]


尿结石的预防需围绕风险把控、饮食管理、生活干预等核心环节,结合循证医学依据构建体系,降低发病与复发风险。


风险评估:分层筛查定诱因


初发结石患者:需召开三项针对性检查——定向病史采集、结石成分分析、血清学与尿液分析。

高风险患者:针对结石复发频繁或合并并发症(如肾积水)、复杂代谢疾病的患者,需进行全面代谢筛查,并根据筛查结果接受针对性治疗。


液体摄入管理:科研补水防结晶


摄入量要求:每日液体摄入总量需达2.5L~3.0L,且需分散在全天饮用,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;同时保证每日尿量不少于2.0L~2.5L,维持尿液稀释状态。

饮品选择:推荐饮用白开水,不建议饮用软饮料、酒精,避免其对结石预防产生不利影响。

特殊情况调整:夏季或高温环境下,因出汗量增加,需适当提高液体摄入量,防止尿液浓缩。


饮食模式优化:平衡膳食模式


推荐尿石症患者应遵循平衡膳食模式,饮食原则遵循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(2022)》 ,控制高脂肉类及高钠食物的摄入,合理搭配全谷物、蔬菜,构建健康饮食结构。

营养物质调控:量化摄入保平衡。


1.png


成分特异性预防:靶向应对不同结石


含钙结石:避免食用高草酸盐食物(如菠菜、苋菜、甜菜叶、豆类及豆制品、坚果、杏仁、花生、腰果、草莓、覆盆子、巧克力),降低结石形成风险。

尿酸结石:增加碱性食物摄入,调节尿液环境;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(如动物内脏、浓肉汤、啤酒等),减少尿酸生成,日常可多摄入枸橼酸含量丰富的水果。

鸟粪石与感染性结石:限制尿素酶摄入,减少尿素酶对尿液环境的影响;同时持续防治泌尿系统感染,从源头降低结石发生可能。

胱氨酸结石:减少富含胱氨酸的食物,主要是动物蛋白质,采用低蛋氨酸饮食,控制相关营养素摄入,减少胱氨酸来源。


生活方式管理:长期坚持促健康


体重控制:将体质量指数(BMI)维持在正常范围(18.5~23.9kg/m²),顺利获得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,避免超重或肥胖。

运动管理:保持充足体力活动,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;在重体力活动或运动期间及之后,需及时补充液体,防止体液流失导致尿液浓缩。

特殊人群注意:老年人因代谢能力下降,在营养摄入与运动强度方面需适度调整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;此外,结石患者应定期(每6~12个月)复查,动态监测身体状况,及时调整预防策略[4]



尿结石虽小,疼起来“真要命”。让凯发K8国际从分析它的“成分密码”开始,用科研的饮食和生活习惯,为自己构筑一道坚固的“健康防火墙”。



参考文献

[1] 陈雪花,周月,徐彦,等. 红外光谱法对2275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[J].泌尿外科杂志(电子版),2021,13(02):36-39.

[2] 龙稼.郴州市尿结石成分及不同血型患者结石发病情况分析[D].南华大学, 2022. DOI:10.27234/d.cnki.gnhuu.2022.000149.

[3] Ma R H , Luo X B , Li Q ,et al.Systemic analysis of urinary stones from the Northern, Eastern, Central, Southern and Southwest China by a multi-center study[J].BMC Urology, 2018, 18(1).DOI:10.1186/s12894-018-0428-2.

[4] 王梦瑶,付沫,黄晶晶. 尿石症患者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[J].中国临床护理, 2024, 16(08):498-504.

[5]洪扬,许清泉. 2024年泌尿系结石诊治进展[J].泌尿外科杂志(电子版), 2025, 17(01): 3-10. DOI:10.20020/j.CNKI.1674-7410.2025.01.01.

[6] 李森华,曾春晖,杨柯.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[J].广西医学,2019,41(22):2904-2908.

[7] 苏潇哲,赵延春,杨嗣星.1990—2019年中国尿路结石疾病负担和变化趋势分析[J].临床泌尿外科杂志,2023,38(8):627-631

[8] 国际尿石症联盟,曹婧然,邱建宏,滑丽美,曾国华.尿石症的营养管理国际尿石症联盟专家共识[J].临床泌尿外科杂志,2024,39(4):271-275